3月2日,初春的遼東半島乍暖還寒。一天前,我國北方地區大幅降溫,東北部分地區的風力一度超過了八級。位于半島東北部的國電電力莊河電力有限公司(下稱莊電公司)大院內,各個部門的工作緊張有序,一如往常。
莊電公司的中控室內,寬大的屏幕上18萬千瓦的運行負荷格外引人注目,要知道,這是一家僅僅投產了10年,2×60萬千瓦裝機規模的大火電廠,此時只有18萬千瓦的單機運行負荷,實在出乎常人意料。
而這正是莊電公司的經營奧妙所在。在這里,幾年來持續不斷的技術改造,讓這家電廠的靈活性大幅提升,目前該電廠所具備的深度調峰能力,在國內同類電廠中可謂首屈一指。當東北地區風電出力增加后,莊電公司就會實施深度調峰。根據國家能源局和東北能監局出臺的鼓勵火電廠靈活性改造和深度調峰的政策文件,莊電公司在電網需求降低時進行壓谷調峰,將獲得非??捎^的調峰補償收益。
發電“越少越賺錢”
2016年,莊電公司實現發電3929小時,發電量47.1億千瓦時,全年實現利潤1.1億元人民幣,在設備利用率和電量“雙降”的情況下,獲得此收益,來之不易。
莊電公司提供的財務數據顯示,去年全年,該公司除正常電量收益之外,壓谷調峰一項所獲的補償收益有1.58億元之多。“這就意味著,如果公司不參與壓谷調峰,去年的業績是虧損的。”莊電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泓解釋說。
所謂“壓谷調峰”,是指在電網需求負荷降低、或者其他電源供應充足的時候,火電企業利用自己的靈活性壓低運行負荷,進而對電網進行調峰的過程。
由于新能源接入的增加,加上東北地區冬季取暖的熱電機組難以降低負荷,調峰成了該地區的一大難題。為鼓勵火電機組參與調峰,2014年以來,東北能監局連續出臺和修訂了三個《東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運行規則》,對供熱期和非供熱期參與調峰的火電機組補償政策進行了非常細化的規定。
按照該規則,參與調峰的火電機組在調峰期間,負荷率低于40%以下,少發一度電將獲得0.4-1元不等的補償收益,莊電公司最低負荷可壓低至30%(即18萬千瓦),此時少發一度電就可獲得1塊錢的補償收益。“在調峰期間,若按18萬千瓦運行一小時,莊電公司就能增加7.92萬元的補償收益。”李泓解釋說,“這筆錢不是來自于政府財政,而是來自多發電公司對調峰公司的補償。”